IB學校VS中文真棒(上)

Expert's view名師來開講

IB學校VS中文真棒(上)


2023年3月14日


IB學校VS中文真棒(上)

 

     《中文真棒》是針對非母語學生設計的漢語教材,獲得許多國際學校採用,不僅IGCSE課程的學校適用,IB學校使用效果也很好,以下是林芳老師在教學設計方面的分析。(林老師原文使用簡體字)

我校是位於珠海一所全IB學校,以下的教材使用分享是從MYP及DP非母語課程角度出發。

♦教學設計方面

1. 話題

(1)與MYP Language Acquisition大綱裡的話題重疊率高,符合大綱要求。除了“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”中的“全球性問題”沒有涉及到以外,其它話題都有覆蓋。零起點和初級漢語教學,本身也涉及不了“全球性問題”這樣高難度的話題。可以在學生學完四冊後再設計相關的教學單元,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。

(2)話題與學生日常生活、個人經歷密切相關,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。學生出了教室就能使用,間接為學生創造出課外說漢語的機會,時間一長,學生的自信也會慢慢搭建起來。不管是MYP電子評估的口語考試,還是DP Mandarin ab initio或Chinese B的口語考試,都需要學生將話題與個人經歷、目的語文化聯繫起來,從零起點或初級課程開始有所涉及,幾年後參加考試就水道渠成了,無須教師再專門進行相關的設計。

(3)話題進階與聯繫緊密。兩冊課文內容涵蓋了零起點及初級學生所需要掌握的話題。話題間的聯繫也是非常緊密的,不會出現同一話題延伸到好幾課的情況。這可以保持學生對漢語學習的新鮮感。在我校目前的使用回饋上,話題設計真實度還原非常高。這直接接近了課後生活和課堂教學的距離。

2. 資源集中、電子化

(1)以前,詞語與語言點練習、漢字書寫練習、聽說讀寫練習等作業紙都是分開的,學生經常找不到資料,老師在課上還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訓練學生如何收納資料,這其實是額外、費時且無助於教學的負擔。現在,學生只需要帶著兩本書即可,各個方面的練習的都集中在書裡。老師們只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需求,適當時候進行差異化訓練。學生額外的作業紙少了很多,也便於整理收納。

(2)二維碼掃描做聽力可以滿足學生用手機的欲望,同時可以借此機會訓練學生合理使用電子詞典。隨著水準的提高,學生是需要掌握一些自學的方法,在課後進行複習預習。

3. 語言的綜合運用

(1)字、詞、句及語言的綜合運用練習設計都非常豐富、多樣化,複現率極高,減輕了老師的備課壓力,也能夠保持學生學習的趣味與積極性,不再是一味地機械重複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。

(2)語言的綜合運用設計場景非常具體且生活化。拿詞彙教學舉例,最傳統且常用的方式就是造句,但脫離了具體的場景,造句練習是毫無意義的。曾經我校的教學模式基本上就是以“漢字-詞語-語法-課文-練習”為順序進行的,這樣的模式有著各種各樣的弊端,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學完就忘,一切都是短期記憶,自然就會出現“怎麼什麼都學了,但又好像什麼都沒學。”的現象。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量的語言綜合運用訓練。

4. 詞彙

(1)詞彙的設計包括了不同地區的表達。如“自行車”、“單車”、“腳踏車”,“公車”、“巴士”、“公共汽車”等。IB中文課程與HSK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多元化的語言表達。IB中文考試中,並不會要求師生都說標準普通話,是可以接受各國各地區不同的口音以及不同的語言表達的。若學生在初級階段,就能有所瞭解,這對於升學是非常有幫助的。目前我校的教學中,就將這些詞語做出了差異化要求,這是之前塗老師分享的【GTK(Good to Know)】與【ETK(Essential to Know)】。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,不同地區相同含義的詞語會進行這兩類區分,我們會選擇內地常用的作為【ETK】,其它的則是【GTK】。待學生進入下一冊學習時,再將原來的【GTK】升級為【ETK】。

(2)與HSK詞彙等級相符。我校有些學生有HSK考試需求,以往的教學中,老師除了完成相應的課程教學以外,還需要根據需求專門為學生準備HSK相關的學習材料。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師生雙方的教與學壓力,極容易導致顧此失彼的現象。《中文真棒》與HSK詞彙的重疊率是非常高的,有HSK考試需求的學生,在日常的漢語學習中,已經掌握的相應的詞彙與語言表達,老師只需要增加針對HSK考試題型的相關訓練即可,這其實就是知識遷移。對外語學生來說,尤其是零起點和初級學生來說,知識遷移難度是非常大的,詞彙的重疊率高就降低了難度,讓遷移變成了“N+1”。

5. 教學交流與縱向課程設計

中文組老師的教學交流變得簡單易懂,老師們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瞭解到其它老師的教學,更加有利於調整縱向課程設計,讓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更好地進階提升。


IB學校VS中文真棒(上)